醫院探秘|有輻射?危險嗎?揭開這個科室的神秘面紗
醫院探秘|有輻射?危險嗎?揭開這個科室的醫院有輻神秘面紗
2023-03-23
來源: 金彩云客戶端
醫院,是探秘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。
有些科室名字耳熟能詳但并不是射危紗人人都去過,比如手術室、險揭重癥監護室,開個科室事關生死令人敬畏;
有些科室名字卻讓人摸不著頭腦,秘面比如介入、醫院有輻放療,探秘甚至是射危紗聽上去有點“危險”的核醫學……
隨著醫學進步、科技發展,險揭我們身邊已經有了越來越先進的開個科室“武器”守衛在醫療一線。走進這些神秘的秘面科室,了解它們,醫院有輻會讓我們更有安全感。探秘
第一站,射危紗我們來到金華市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,請科室負責人,主任醫師劉江為我們來解密——
【核醫學科:核科學與醫學的結合,將放射性核素及其標記物引入人體內進行診斷和治療?!?/p>
怡:每個字都認識,但是太專業了看不懂……可以詳細說說嗎?
醫:核醫學包括核素顯像與核素治療,是多種技術的融合,如SPECT、PET/CT、PET/MR。比如我院核醫學科目前開展全身骨顯像、甲狀腺、唾液腺、腎功能測定及腎上腺、心肌顯像等檢查項目。
另一方面,核素治療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變過程中發出的射線治療疾病。目前我們開展的治療項目包括碘-131治療甲亢;鍶-89(Sr)治療骨轉移癌;锝[99Tc]治療骨質疏松、類風濕關節炎;碘-125粒子植入治療惡性實體腫瘤。
怡:把放射性藥品引入體內?那豈不是很傷害身體?安全嗎?
醫:常規核素顯像總的輻射劑量在較低的水平,范圍大概在1~7 mSv左右。以使用核素量較大的骨顯像為例,常規注射量25 mCi,輻射劑量約為4.2 mSv,是常規胸部CT平掃一半的劑量。同時,由于放射性藥物具有很高的生物學探測靈敏度,與CT或MR造影劑相比,所需藥物量很少,不干擾破壞體內生理過程的平衡狀態,沒有過敏反應。注射核素顯像劑以后,也不會干擾其他影像檢查如超聲、CT、MR等。
怡:相對于常規治療,核醫學有哪些優點與價值?
醫: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顯像診斷與靶向治療,具有早期診斷價值、圖像信息多元化以及可以定位、定性、定量診斷、無創性檢查等優勢。同時,它也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,可以開展精準靶向治療、選擇性內照射治療。
怡:說起輻射,核醫學科的輻射與人們概念中的核輻射是一回事嗎?
醫:核醫學的“核”,是核素的核,是可控地、合理地應用于醫學中,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,也沒有那么大的危害。
很多人談起輻射都很害怕,這是可以理解的,畢竟大家對輻射的了解多數停留在一些核事故上。實際上,輻射無處不在,地殼里就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,水、土壤、農作物、空氣中也都含有放射性物質。以吸煙者為例:如果每天1包煙,每年受到的輻射劑量約為35mSv,乘坐飛機也會接受一定劑量的輻射。
我們應該正確認識核醫學,避免不必要的恐懼,讓核醫學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作用,使更多患者獲益。
怡:醫院哪些項目會有輻射,進行核醫學診療之前,需要做什么準備呢?
醫:常見的醫學影像檢查如X片、CT、ECT及PET/CT等輻射屬于電離輻射,檢查前醫生會對患者檢查的必要性與風險進行評估,檢查過程中會告知防護措施以規避輻射風險。
核醫學診療過程中進入人體內的放射性核素,除了自然衰變減少外,還會因人體內的代謝、排泄、擴散及其他生物過程而排出體外,活度進一步減少,所以診療結束后要多喝水、勤小便,可以加快人體代謝、排泄,減少核素在體內的殘留,另外特別注意要避免與嬰幼兒及孕婦等高敏人群密切接觸。
有些食物也有助于減少輻射損害,如黑芝麻、番茄、海帶、綠茶、銀杏葉等,可以適當攝入。
相關文章: